|採訪十二廠廠長林廷皇,是個難得的經驗。一個多小時的採訪,他總是腰桿打直,幾|
|乎未換過姿勢,極為認真回覆每個問題。他會說:「這個問題剛才好像問過類 |
|似。」新聞採訪中常見「繞著彎再問一次」的技術,在他面前不太管用,可見其思路|
|清晰,但他還是nice的從另一個角度回覆問題。 |
| |
|一個採訪,也要準備完善,求其更好。仔細推敲背後哲學是「不求第一名」。 |
|他說自己成大畢業,求學時並非第一名,沒有第一名的好處是「永遠有個目標在前 |
|面,可以不停止追求。」 |
|若已是第一名呢?他帶著哲理的口吻說:「那就會有另外一個階段的第一名要去追 |
|求。」這才明白,不求第一名的背後,是永不自滿的心態,如此才能永保學習,擁有|
|赤子心。 |
| |
|而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,他說:「才能夠make things happen!」 (編按:恰巧日前 |
|李昌鈺演講中也分享世界有三種人Some people make things happen, some watch |
|things happen, while others wonder what has happened.其中勉勵要作第一種 |
|人,與廠長觀點不謀而合)工作如此,生活呢?廷皇則以自身經驗說「神經要大 |
|條!」原因是工作已經花太多心神,生活自然隨遇而安,方能平衡。 |
|廷皇廠長侃侃而談,自己的經驗,也給新人與主管工作上的建議,彷彿要將二十年的|
|職場歷練一次灌輸,以下為e晶園專訪摘要: |
| |
|e晶園問(以下簡稱問):廠長何時進來台積? |
|林廷皇答(以下簡稱答):二十一年前,我退伍後第一個工作其實在聯電,當時聯電|
|是上市公司,台積電才剛開始start up,在聯電一年後剛好台積電給我一個重新學習|
|半導體的機會。 |
| |
|當時聯電是上市公司,雖然薪資比較好,但那時只想說有學習的機會就要把工作做 |
|好。後來加入台積電,覺得追求自己喜歡的環境很重要,而且也覺得台積電很有心在|
|架構一些制度、遠景。舉例,我那時候剛加入台積電最不習慣的就是:為什麼要用 |
|「無紙化」?(語氣上揚)因為在聯電幾乎都還是用紙,所有文件大都是用紙張簽 |
|名,而台積電就不同,無紙化制度從無到制度的完整建立,有決心做就可以達成。又|
|如到台積電做實驗一定是要申請,剛開始很不能適應,不過後來證明,其實台積這些|
|想法都是對的,制度的建度和系統的完整是最重要的, 否則一個工廠最後沒辦法管。|
| |
|問:除此之外,還有吸引你的地方嗎? |
|答:還有公司的文化。每個人都會team work,都是做事的人,少了很多的政治謀 |
|略。你只要做事做好就ok,然後一直不斷朝目標去達成。 |
| |
|問:你提到學術氣息又少政治謀略。到現在台積電還有這樣的特質在? |
|答:對,而且又多了一種integrity,希望我們可以永保這樣的「赤子之心」。 |
| |
|問:為什麼我們相對這部分可以比其他公司少?關鍵在哪裡? |
|答:我想在領導者的風格還有堅持吧,因為兵隨將轉。如果主事者是這樣的風格,你|
|就會營造這樣的文化。剛好公司一批人都是這樣的人,所以文化就已經在這裡,之後|
|進來的人自然會融入這樣的文化。 |
|之前有個例子是我們有一批一批的人離職,到外面參加別的公司。最後聽到大部分都|
|沒成功。後來有位主管跟我分享說:在台積做事,反正你就是做事,就是這一群 |
|人,大家目標一致,心裡想就是如何達成任務,把事情做好。但是若一小群人到外面|
|參加別的公司,他很難完全copy這樣的文化,因為那一小群人很快會被他其他人同 |
|化。 |
|工作要懂得Make things Happen |
| |
|問:今年公司新人來很多,可以分享自己工作的經驗或原則嗎? |
|答:我想首先要恭喜這些年輕人,他們職業生涯的開始,就選擇不錯的公司。只要好|
|好做,充實自己的基本技能,把該學的學好,馬步蹲好,總有一天會發光發亮。重點|
|是,這是一個不錯的公司,沒有後顧之憂。只要努力,就一定會有回饋。 |
|我覺得工作最重要是要能夠自己先做好準備,然後「make things happen」。比如說|
|你是新人,那你的本事,學的一點一滴都不能打折扣,你有這樣的技術背景之後,你|
|懂了該如何做事後,你才有辦法談怎麼樣make things happen。 |
| |
|問:要做到make things happen,前面那個學習的東西需要蹲馬步多久? |
|答:Yes或No。我可以講一年、三年也可以講一輩子,因為終生學習嘛!假如以一個 |
|技能來說,我認為你少則一年多則三年可以學會,成為一個成熟的工程師。 |
|但是呢,你不能只懂一樣,下次人家把你調到另外一個section,那你又要學習,漸 |
|漸懂得越來越多section的技能與知識,所以一定要一直學習,一直make things |
|happen。 |
| |
|問:外界會聽到現在新世代工程師抗壓性比較低,比較在意薪資,你覺得呢? |
|答:我倒不認為現在的工程師會很計較說要不要加班費,要不要什麼。我認為想要學|
|習的人還是大有人在,只是因為大環境變了,很多人考量工作的角度也改變了。 |
| |
|我有個比喻:我們老一輩工程師,那個時代就是類比時代;現在工程師是數位時 |
|代。以前我們要看到、摸到、才能做到,但因為環境改變,現在的工程師比我們更厲|
|害,他為了要能決戰於千里之外,information這麼多,所有東西e化,系統又這麼 |
|多,要在電腦前面下command,又要準備處理出貨。這就是當年我們的系統做不來 |
|的,所以我覺的現在年輕人有他們強的地方,有他們適應時代的方法,也有他們可愛|
|的地方。 |
|談生活,神經要大條一點! |
| |
|問:那如何面對壓力呢?你的方法為何? |
|答:人生一定會有高低潮!就像以前讀書時,你到外面一個月了,你開始會說:心情|
|不好。那可能就是該回家的時候了,那你就該回家一趟,然後調適一下心情,回來不|
|又可以如同新生一般?至於你問我自己的調適,就有些時候在生活上神經大條一點 |
|吧! |
| |
|問:怎麼樣是神經大條一點? |
|答:一個人的energy和focus就這麼多。你這邊用力了,另一方面就不要計較太 |
|多。像一個我們跟工程師skip level最常被問的一個問題是說:做我們這個工作常覺|
|得對家裡有虧欠,陪太太小孩的時間太少?那你(指廠長)怎麼樣調適去彌補家人還|
|是?我說還是神經要大條一點,不要計較那麼多。例如太太花錢就讓她花吧!太太說|
|什麼你就講:是!(大笑許久) |
|台積電工作久了,全力專注於工作上,生活就不用計較那麼多,所以比較隨性一 |
|點,不可能工作時那麼緊張,生活上還斤斤計較吧。 |
| |
|問:你回想一路走過來曾經遇到什麼樣大的壓力或挫折? |
|答:嗯大概就是去年十二廠,我們整個40奈米ramp up一直沒有太大進展,那時候應|
|該算蠻大的挫折吧。現在當然都已經解決了。但在這過程裡面你會去想,那為什麼我|
|們會碰到這個挫折?到底是哪裡不好? |
| |
|問:那後來想到了嗎? |
|答:我自己最大的收穫就是「組織管理」吧。組織管理其實是一門課,我記得以前修|
|過的教授他講了一個結論:「組織影響結構,結構影響行為」。就是說你的組織會影|
|響你這個組織的結構。那有了這個結構,就會影響組織裡面每個人的行為。 |
|所以怎樣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面,做對的事情很重要。舉個例子,我們40奈米 |
|時,引進幾個新的module製程,新的製程當然對機台熟悉度、製程條件掌握都不 |
|熟,需要經過學習,那時候就想把三個module分三組人來接就平均掉了,每個人都有|
|一個。 |
|我後來發現這個是錯的。為什麼呢?因為每個人原來都還有別的事情做,現在加進來|
|一個新東西,他很容易被新的東西整個吸走、圈住,結果就變成兩邊都沒做好,舊的|
|也沒做好,新的也沒做好,弄得人仰馬翻。 |
|應該要做的是,把這些人做切割,有些人就留在看著舊的任務,有些人就完全負責新|
|的專案。這樣子彼此的index都清楚,都有各自focus,也就沒有模糊空間。對組織來|
|講,舊的也會守好,新的也會有進展。這個就是我講的組織管理。 |
| |
|問:這其實也是給主管的一門課,主管allocate人力配置其實是很重要的。 |
|答:所以怎麼樣讓員工工作可以「單純化」。單純化,就是聚焦在他應該focus的地 |
|方,讓他有清楚index,然後確實follow。因為台積的員工都是很好的員工,都很努 |
|力,他們都知道怎麼做事,那主管的工作就是要讓他清楚,讓他工作更單純,更有效|
|率。 |
|人生哲學,不第一名的積極面 |
| |
|問:感覺廠長應該從小功課就很好,都是第一名吧? |
|答:其實沒有耶,因為我一路上都不是第一名,我可能是第二,或五六名。用另一種|
|態度解讀,這樣的好處是在我前面always有比我好的人,我會去想,這些人可以這麼|
|好,一定有可以學習的地方,就是我學習的對象。也就是在人生的風景上,永遠抱持|
|著學習心,覺得自己還有很多要學習的。 |
| |
|問:就是,其實就是每個小階段都做好,你自然就會好,對嗎? |
|答:對,就是這個意思,我們心中都要有顆對外界事物學習的態度,如此才不會自 |
|滿。 |
| |
|問:不過如果哪一天已經是第一名,會不會慢慢沒有學習心而自滿? |
|答:其實也不會,這時候你就要到另一個境界去找第一名。我們公司有很多優秀的人|
|都是第一名,但是他可能是這個班、這領域、這階段的第一名;但是你還會有下一個|
|階段,下一個領域啊,所以我們應該一直有可以追尋的目標,如此才能不斷進步。 |
|給主管的三個管理上的提醒 |
| |
|問:外界覺得台積工作很辛苦,有些甚至會覺得「操」,你自己怎麼解讀呢? |
|答:改變操的文化其實是主管的責任跟義務。我們應該是要去營造一個更friendly |
|,更好的環境,這是我們的責任跟義務。但是,也希望同仁能明白,天下真的沒有白|
|吃的午餐。 |
|假設今天我們有一個任務要去完成,它一定會是一個階段性目標,你要完成這種階段|
|性目標,你相對要付出相當的代價,可能是半年或一年。我覺得這時候就要有心理準|
|備,你要辛苦半年,一年。我認為這種階段性任務一定避免不掉,如果你的人生都沒|
|有這樣的階段性任務,這樣的人生也就太沒有高潮了! |
|所以就是看自己怎麼看這樣階段性的任務。我常常說,假設現在要ramp up、去start|
|up一個廠,看你怎麼看,你覺得很辛苦很累,還是覺得很充實、很興奮。所以我常常|
|跟新進工程師說,假如你覺得很累,那廠長已經累過四次;假設你覺得很充實,那我|
|更是已經充實過四次了(過去廠長已參與 startup 四個廠)。 |
|除了階段性任務,整體而言,如何一步一步去營造一個好的環境,一個不操的環 |
|境,這絕對是我們主事者、主管的責任跟義務,也是我們一定要努力的方向。 |
| |
|問:給主管的建議要怎麼做? |
|答:首先,就是把事情單純化,讓每個人不要同時做很多不同的事情。把每個人做的|
|事情,廣度不要那麼廣,但是深度可以深一點。每個人至少都能把一個招式、武功學|
|好。當你很熟這個事情的時候,你應該就很順手,就可以做的很順利很快。這是我們|
|現在在努力的。第二個是組織分工跟管理。你這個組織怎麼去design,我剛剛講組織|
|影響結構嘛,結構影響行為。怎麼樣去分工與組織規劃?應該是我們也可以做的。 |
|最後,對人的關心溝通,主管都漸漸再加強與改善。希望員工可以慢慢感受到,感受|
|到大家對這個環境的努力,但是話說回來,每個人也是組織的一份子,千萬不要只是|
|旁觀者。就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是「參與者」。我舉個例子,前些日子,我們有同仁車|
|子出了一個小小意外,有人受到小輕傷。我們就有主管,他就去慰勞這些員工,準備|
|豬腳麵線給他們吃,希望這些一點一滴,員工要能感受得到。員工得到了支持和關 |
|懷,相對也會開始學習與回饋,為這個大環境付出他所知所學,他也可以是一個好的|
|參與者。 |
| |
|問:所以也要呼籲同仁不要只是旁觀者,要積極參與? |
|答:的確,員工也不能只是當旁觀者,他也要能夠參與,要能夠付出讓這個環境更 |
|好,能夠體會到大家對這個大環境的付出,進而自己也可以participate這樣的角 |
|色,那我們就會越來越好。 |
|希望同仁可以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付出,不足的地方要告訴我們,那如果我們有做不|
|錯的地方也應該給我們一些掌聲,大家共同的參與才會讓台積電這個大家庭愈來愈成|
|功與茁壯。 |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eppel1224 的頭像
    keppel1224

    Itinerary

    keppel12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